民生實事項目關乎民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和載體。年來,通過穩步推進民生實事項目,江海區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安全感也隨之提升。

今年,江海區在“兩會”期間票決出十大民生實事,細化分解成33個民生事項加速推進,為首的“提供優質基礎教育,努力讓學生‘上好學’”超進度推進,禮賢小學5層嶄新的教學樓已投入使用,江海區實驗幼兒園主體工程已完工,集團化辦學逐步做出成效和特色……

江海區正持續擦亮優質教育這張區域價值“名片”。區委書記聶加偉在調研中多次強調,區委對教育事業“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對于教育問題堅持“馬上辦”,江海群眾對于學位的種種暢想正在一一實現,教育的優質也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賦能增效。

打造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

隨著江海區高質量發展腳步不斷邁進,優質企業、高素質人才紛紛落戶,江海子弟入學剛需求激增,群眾對“能不能上學和上好學”的問題愈發關切。為此,江海區針對加大對中小學校、幼兒園的建設力度,打造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

今年江海區將“做好區域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布局規劃,新建擴建一批公辦普通中小學校”列入區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截至目前,江海區已基本完成兩所學校新建、改擴建,已新增上千個優質公辦學位。年內,江海區還將新建、改擴建4所高質量學校。

規劃一所,就建好一所。結合“廣東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創建工作,今年年初,江海區便著力推進江海區實驗幼兒園建設,結合江門高新區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打造以科學啟蒙教育為特色的實驗幼兒園。該幼兒園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即將于9月招生,可新增360個公辦學位,將為學生開設樂高拼搭、科學小實驗等特色課程。“江海區今年在持續增加公辦普惠幼兒園建設,高標準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同時,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構建特色學前教育課程體系。”江海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

江海區還對區域內一批老牌學校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老牌學校的辦學條件,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的存量,實現群眾就入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心愿。

有著14年歷史的禮賢小學由原禮樂威西小學、東方紅小學、五四小學合并而成,今年得以舊貌換新顏。禮賢小學校長陳添盛告訴記者,在區委、區政府支持下,他們投資1800多萬元新建了5層教學樓,并添設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新增1000多個公辦學位,禮樂五四村、威西村、敬和村、跨龍村的孩子實現了就上學,“學校目前正加強與景賢小學的教育協作,共建管理制度,實現教育資源互通共享,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年來,江海區通過合作辦學模式,已成功將景賢、江門一中等名校優質資源引進江海區,經驗豐富的優秀管理者和名師來到江海區。

一開年,江海區便鉚足干勁啟動高新區第一小學、滘頭片區學校兩所新校建設,推進江南小學和外海實驗小學改擴建,據悉這4所學校將于明年相繼投入使用,新增5280個優質學位。

高新區第一小學將比肩景賢小學,總投資約1.52億元,依托優質的辦學資源及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努力形成素質教育特色明顯、教育科研領先的全新學校,持續擦亮“江海優教”品牌。據悉,該校將設48個班,可提供2160個優質小學學位。

滘頭片區學校規劃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將建設一所優質小學,設36個班,提供1620個優質小學學位;二期項目將建設一所優質中學,設36個班,提供1800個優質中學學位。

江海區實驗小學二期(原外海中東小學)、江南小學擴建項目都將于今年二季度動工,增加片區學位供給,滿足學校周邊學位需求,提升學校品質和辦學水,其中實驗小學二期將增加學位1000個;江南小學擴建項目將增加學位約600個。

讓每個孩子享受高質量教育

去年,江海區實驗教育集團、江海區景賢小學教育集團、江海區體藝教育集團、江海區幼教集團等四大教育集團成立后,覆蓋了全區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各學段24所學校。這些學校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

教育集團化推進過程中,江海區以優質學校作為龍頭,通過先進辦學理念輻射、骨干教師柔流動、教育教學資源共享、設施設備場地共用、學校辦學文化生成等策略,提升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教育品質。“這樣的模式充分表達了江海區努力縮小校際差異,辦好每一所學校的決心。”江海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四大教育集團已做到組織架構搭建到位、人員組成安排到位、管理制度保障到位、教研活動開展到位。

江海區實驗教育集團由景賢初級中學領銜,由十一中、麻園中學、天鵝灣小學等7所學校組成。據江海區實驗教育集團總校長商慶介紹,該集團成立以來,已邀請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小學(學前)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袁愛玲和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鐘燕青等資深教育專家作專題講座,探討不同學段有效銜接的一體化策略。此外領銜學校與成員學校間以科組聯動完成了語文、英語、數學、地理、生物等六學科在“雙減”背景下綜合作業一體化的運作機制。成員學校十一中負責人表示,在領銜學校的引領下,集團內成員學校的學校文化、辦學理念、學校管理、課程教學、學生培養等各方面都實現了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也因此提高。

“成立教育集團后,江海區景賢小學教育集團從現實出發,共立特色文化、共建管理制度、共搭信息臺、共研教學策略、共享育人資源、共定評價方式、共促教育質量,讓教育集團中每個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江海區景賢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莫斯汝告訴記者,集團各校已多次召開聯合會議,就集團發展定位和方向,以及本學期工作計劃進行深度研討,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集團各校還成立醫療保障組、宣傳和心理疏導組等5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一批制度化文件,同心抗疫。

江海區景賢小學教育集團從現實出發,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的優勢,讓教育集團中每個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讓教育集團中每個教師在深度教研中共同成長,讓集團各校教育實力日趨優質均衡。

江海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海區將把新建學校納入教育集團化管理,將教育集團的教學管理和優秀師資等優勢資源覆蓋到新建學校,確保新建學校建一所優一所,高起點建設新建學校,推動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年來,江海區教育水的提升有目共睹,教育水也代表著該區域的基礎環境。”江海區維諦技術(江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領域的完善,為企業人才集聚提供了支撐,高質量的教育配套同樣能夠吸引更多項目、高端人才的進駐。

百姓點贊的背后,是江海區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根據教育集團化的初衷,江海區的追求不只是讓孩子們有學上,還要讓每個孩子享受更加公、更高質量的教育。江海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海區將扎實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內涵優質發展,不斷提升文化教育影響力,爭創成為省、市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加強與國內知名院校對接,在名師、名校長、教研員培養、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化合作,進一步推進集團化辦學優質發展;深化改革創新辦學發展機制,在辦學模式、投入體制、科學運行和學校管理等方面大膽創新,發揮領銜學校品牌和教育資源優勢;及時總結經驗,通過“傳、幫、帶”等方式,有效促進集團成員學校提高辦學育人水,助推全區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整體競爭力走在全市前列。(記者:李雨溪)

關鍵詞: 營商環境 教育領域 政務服務 基礎教育